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质量的碳信息披露能够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以及其所发挥的信息效应的作用机理,然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对企业碳信息披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从外部压力视角,探讨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企业碳信息披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其中外部压力因素包括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媒体舆论倾向(JF)、市场竞争程度(HHI)和环境规制,环境规制又具体分为非正式环境规制(公众环境关注度Pec)和正式环境规制(政府环境规制ER)。
为了检验外部压力的调节作用,构建以下模型:
(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治理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他们倾向于长期价值投资,与追求短期利益的散户形成对比。为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机构投资者有动机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倡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以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赋予其更多的话语权,通过选举董监高、参加股东大会、与管理层交流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进而加强对控股股东绿色治理的监督,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促进企业采纳高效的绿色经营策略[ 13 ]。另一方面,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会更加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够为企业的绿色项目和研发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因此,本文推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强化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与新质生产力间的正向关系。采用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来衡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回归结果如表5列(1)所示,交互项(Cdi×Ins)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二)媒体舆论倾向
根据社会舆论监督理论,媒体报道会对企业形成外部压力,包括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正面报道助力企业形象,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认同度;负面报道则加剧舆论压力,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并影响日常运营。为应对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维护自身利益,企业有动机去重塑形象、提升合法性地位及挽回因负面报道而遭受的声誉损失。为此,企业往往会在媒体负面报道后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及关注可持续发展来重建投资者信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相比正面报道,媒体的负面报道对企业施加更大的舆论压力,对企业碳信息披露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探析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