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新质生产力对艺术行业就业市场的冲击,给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匮乏等问题。教育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入手,推动课程目标优化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更新、课程教学方法变革和课程实践环节优化,并结合党团建设、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方式,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创业就业教育教学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当下,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提出新的要求,大学开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应在目标、内容、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时,艺术类大学应在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和新质生产力对艺术业态的冲击进行改革。
艺术类学生人格特点与新质生产力对艺术行业就业市场冲击
通过心理学界广泛使用的人格分类测试工具大五人格测试(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综合类大学学生,艺术类专业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创造力、直觉性,以及情感表达与社交能力。他们在乐观开朗、灵活应变、主导掌控、自我尊重、自我效能、细致认真、积极进取、成就驱动、求知尝新、坚韧不拔特质上得分较高,在有始有终特质上得分较低。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社交、情感、创新和领导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传统工作方式和持续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新质生产力促使艺术类行业就业市场在就业结构、技能要求和就业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就业结构的改革体现在新型岗位涌现、传统岗位转型和岗位融合趋势加深三个方面;技能要求的改革主要是指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意能力、数据素养与市场洞察力三种能力的提升;就业模式的改革体现在远程协作与分布式就业、平台经济与自由职业兴起、共享经济与共享艺术资源三种新模式。
大五人格测试中的灵活应变、积极进取、求知尝新等特质,在应对新质生产力促使艺术行业就业市场改革上具有积极意义。
新质生产力与艺术类学生就业观念现状
在广西艺术学院就业意愿调查回收的3315份数据中,关于“更倾向就业单位类型”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人数最多的前十类单位排序如表1所示。
新质生产力作为整体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各行各业均有影响,但不同单位类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