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

[作者:张立平 母杰丹 陈静漪[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前对于导师考评的难点在于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及日常生活的指导层面,此类环节在导师工作的深入程度与效果方面难以量化,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研究生实际情况及师资队伍情况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10]。 4 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激励和评价体系 拟制订《研究生导师德育工作评价指导方案》,在以往导师评价指标中量化考核、业绩评价的基础上,着重诠释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考核指标,以制度化的手段明确导师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对其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实施考查和评价。同时,学校应以《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为指导,将思政育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将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进一步量化,出台相关规定细化导师与研究生思想交流的时间、频率,制作师生联络卡片、《导师深度辅导手册》等,为导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提供评价依据。另外,进一步细化奖惩制度,对于思政育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导师,视具体情况缩减其招生指标。 4.2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 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培训环节,提高导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11]。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和思政工作专项培训。一方面教育引导研究生导师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提升导师思政教育水平的专项培训也应尽快落实到位,以便促进其进一步认同并主动承担思政教育职责,对相关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术道德和心理健康等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迅速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拟编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南——导师篇》,解决导师面对思政教育不想做、不会做和不好做的实际问题,充分落实导师承担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功能定位。加大对青年导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在担任导师初期便对思政教育相关理念、工作方法知晓并掌握,打好思想基础,使其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的坚实力量[12]。同时,利用医学院校以师门或科室为团队的特点,建议8 人以上团队选拔一名青年导师作为思政育人工作联络人,统筹整个师门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另外配备一名研究生思政教育助理,辅助青年导师做好相关工作,待遇等同于学校其他岗位的研究生助管。 4.3 优化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队伍与研究生导师协同共管模式 由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