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
;在学历分布上,博士学历的导师人数最多(占77.12%),其次为硕士学历(占15.13%);正高职称占63.84%,副高职称占36.16%;从事研究生导师工作年限在10 年以上的导师人数最多(占38.75%),其次是工作年限为1~5 年的导师(占34.31%),工作年限为6~10 年的导师占比最少(占26.95%);在指导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分布上,仅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人数最多(占43.17%),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占40.96%,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均指导的导师占15.87%;在所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分布上,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人数最多(占65.31%),其次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指导的导师(占33.58%),只有1.11%的导师仅指导博士研究生,情况与我校当前博士生导师较为稀缺的现状相符;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人数平均为5.52 人,指导3 位在读研究生的导师最多(占16.24%),与当前我校每位研究生导师所带学生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符;有43.54%的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务或其他兼职。
2.2 师生交流频率、途径及内容
本次调查中,56.09%的导师对于目前与学生关系的满意度评价为比较满意,41.33%的导师表示非常满意。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都在每周1 次以上(其中每周2 次及以上的占42.44%,每周1 次的占41.33%)。84.87%的研究生导师选择自己主动提出与学生交流,50.92%的研究生导师选择与学生交流具有随意性,学生主动提出与导师进行交流的占49.45%,具有固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的占31.37%。在师生交流的途径与方式选择上,98.99%的研究生导师采用面谈方式,68.27%的导师选择电话或手机短信,64.21%的导师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等),27.31%的导师选择发送电子邮件。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占比排序依次为学术问题(99.26%)、未来发展(86.35%)、任务进展(84.13%)、兴趣理想(67.16%)、生活苦恼(50.18%)、人际关系(45.02%)、情感问题(35.42%)、其他(4.8%)。
2.3 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
2.3.1 研究生导师对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基本认可,思政育人方式及途径呈现多样化 本研究中,研究生导师对“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以及“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这种说法表示非常赞同的占48.71%,基本赞同的占35.42%。这说明现阶段我校研究生导师对其在学生思政教育领域应发挥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总体上持认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对其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样化态势,其中选择单独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产教融合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