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构的成果库,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经验,与企业专家、科研人员共同制作线上理论课程及实训课程。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对资源库的内容进行评估和优化。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所学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依据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与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匹配并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持续调整。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有助于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联系,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及时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奠定基础。
技能竞赛的题目与行业的技术标准紧密衔接,依据竞赛题目,重构教学内容,建立竞赛内容反哺教学内容的机制,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中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加学生的技能储备,为后续参加相关的技能竞赛和进入企业工作打好基础。在重构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将竞赛题目细化、分解为多个任务模块,每个任务模块对应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连续性和主次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融入竞赛题目的实训任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教学和竞赛的深度融合。
2.2三方师资协同育人
搭建企业专家、科研院所的项目核心成员和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共育人才的教学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三方的各自优势,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框架,以兼职教师、企业导师、产业教授的形式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生的培养。高职院校根据各专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兼职教师、企业导师和产业教授的任职条件、人数及考核方案。
兼职教师依托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的项目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编程语言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兼职教师讲解的内容与企业目前使用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问题。
企业导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通过介绍企业的用人标准、分享职场经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未来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育中的践行路径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