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育中的践行路径
食品专业教育强调实用,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将课程德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提高我国高校食品专业类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充实我国的食品专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的学习热情,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思政与食品产业的改革发展。要想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的“食品人”,就必须把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 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1.1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德”是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人才的核心。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食品从业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应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培育。同时,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二者在教学目的上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投身于食品生产、研发、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等领域,进而成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提升食品专业教育质量
“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食品专业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指明方向。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专业教学中,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既能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坚持食品安全的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得到显著提高,成为德才兼备的食品领域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2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课程目标缺乏思政元素
课程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并对学校整体的教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传授与实践,但如何将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与实际教学操作相结合,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