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在专业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学习上,致使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较为单一,难以契合现代智能制造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多元需求。
当下,各大高职院校虽已察觉这一短板,积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顺应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却遭遇重重阻碍。受限于学制安排的固有框架、体制机制的深层束缚以及时间上的紧迫压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感知与响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动方面,仍不够及时、高效。面对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态势,高职院校难以迅速做出恰当反应、完成合理调整,从而在跟进产业快速转型的进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3.缺乏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为契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携手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兼具高素质与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当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知日益深刻。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却遭遇动力不足这一关键难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用人单位参与度不够深入。如此一来,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难以精准适配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所以,企业深度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企业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度融人人才培养过程,促使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企业的积极投人,能确保所培养人才具备未来所需技能水平,双管齐下,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步提升。
4.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当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愈发显著。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接连退休,使得原本就数量不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愈发供不应求,“断层”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队伍存在的短板。尽管青年教师群体在理论知识层面功底扎实,但他们因缺乏深入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对企业正在推行的主流生产方式和先进工艺了解甚少。这一短板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致使他们难以把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相连。此外,青年教师技术研发能力欠缺,难以达到高职实践教学的高要求。从学校层面看,因无法提供适配岗位与优厚薪酬,严重阻碍了行业领军者、技能大师、省级以上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这导致师资队伍建设陷人僵局,难以实现质的突破,不仅大幅降低了整体教学质量,还极大地制约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改革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环节
为使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