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艺术的生命力贵在创新.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更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例如用废旧的易拉罐,通过设计能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用麦杆能组合粘贴出精美的装饰画和亭台楼阁.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2、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观察他们的不同视觉现象,更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启发他们创造灵感。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是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实践证明:儿童学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创造力,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过程.可以说儿童画的创作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暂不妨就一次绘画创作课来作一尝试:(内容为表现儿童生活为主的创作画)①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儿童生活情节.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跳绳 、拔河、捉迷藏等,这些内容虽很普通,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最能反映学生的童年特色.让学生回忆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瞬间.③说出学生各自所喜爱的活动场所,具体有哪些事物等.④让学生作简单的描绘.⑤教师提醒学生,你喜欢哪一种活动就表现哪一种,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且表现形式多样化.最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启发,促进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指导作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个性化较强的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如个别学生线条感较强的作业,可以运用重彩线描的形式表现;个别学生色块感强的作业可以运用色块关系进行描绘,从而增强儿童绘画作品的艺术渗透力。整个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素质化美术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云雨朱国华 著 《观念与创新:儿童美术教育新理念与儿童美术作品》湖北美术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2]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杨景芝 著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